我经常想起杨主任的这番话。
华南国家植物园高级工程师 宁祖林:这一片是我们新引种的植物,您看,前面就是毛柄木犀,这个物种目前在野外的个体也是非常少,总共只有11棵现在,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北斗的功能最多、精度最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一流。
时间回到北斗一号工程立项的1994年,我是最早一批参与北斗设计、研讨的科学家。自主创新,是北斗系统的内核。从1994年北斗一号启动,到2012年北斗二号亚太组网,再到2020年北斗三号服务全球,多年接力式的组网科研路,成就了如今北斗+的无限可能。万众一心,是北斗系统的法宝。(作者:刘经南,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作者:刘经南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4/1/7 8:54:37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刘经南院士:对一流北斗的追求永无止境 作为服务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一分子,我见证了北斗系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逆袭之路。靠别人掌舵行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郑守仪的一双巧手,就像是她传递爱的通道。
李乃胜当真就跟着郑守仪回了家。2023年春节,老伴傅钊先突发疾病离开了她。小时候,傅新红每年寒暑假都在实验室里给母亲当助手,她6岁时便会用英文打字机帮忙打卡片、打文件。送走上工的父亲、哥哥,送走上学的弟弟,又送走去菜市场的母亲之后,郑守仪默默地留下一封信,带着准备好的简单行装,只身登上从菲律宾飞往香港的航班。
傅新红很少干这个活儿,她不懂得专业门道,而且显微镜看久了会头晕。不过,有了行政职务后,她还是全力以赴地完成自己的职责使命。
她家里有6只猫,多得让她数不清,她用手指指着猫一只一只地数,却总在数到4时就卡壳。但是,从2016年起,郑守仪不再游泳了。郑守仪的父亲是位十分爱国的老人,虽身在海外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动态,不仅爱收集有国内新闻的报纸,还爱写爱国诗,每周组织诗友会。郑守仪很喜欢在海边散步,腿脚也还算灵便。
就在郑守仪干得热火朝天之时,一位青岛当地高校的雕塑工作者向郑守仪寻求合作。2001年,郑守仪已经70岁,李乃胜也已经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到青岛市政府工作。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她正是用这双手,做出了令世界惊艳的物件。大相册也是女儿用A4纸打印的,里面有关于她的各种照片。
郑守仪把显微镜对准其中一只,让李乃胜看,灰白色,像个小球,上面有花纹。C先生不仅帮助她与祖国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还写信委托他在菲的华侨朋友帮助郑守仪办理离菲手续。
郑守仪90岁时,还会时不时去办公室工作一会儿。郑守仪很气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违反《广告法》吗? 她随即写了份建议递交给管理部门。
一块石膏到了她手里,就能变出漂亮的有孔虫来。很多人对她的评价就是像孩子一样单纯。郑守仪终于盼来了机会,她决定放弃硕士学位回国。郑守仪常常感叹:这么美的东西,一个人看可惜了。傅新红尤其佩服母亲的游泳实力,她游泳可太厉害了。校长用英文对她说,政府有规定,外国人是不能在公立学校任教的。
很多事她都愿意自己动手,就是个一辈子闲不下来的人。此后,她对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北部的浮游有孔虫,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部分地区的现代有孔虫做了大量研究。
可恰恰因为搞了生物研究,郑守仪的作品才如此特别。郑守仪雕刻的部分有孔虫模型 本版图片由傅新红提供 《中国科学报》 (2024-01-25 第4版 风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手 她如果不搞生物研究,应该会是不错的画家或者雕刻家 白天,郑守仪的室内活动就是看猫、玩拼图、翻相册。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了中国现代有孔虫分类与生态学。
美国微体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比拉尔哈克博士如是评价郑守仪的学术贡献:她把微小的有孔虫放大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制作成形象逼真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不仅创造了可以促进有孔虫教育事业发展的教具和科普展示物,也为世界有孔虫研究和应用作出了贡献。她的作品里,主角只有一个——有孔虫。傅新红很难像母亲那样爱有孔虫,但母亲的动手能力总是让她惊艳。与郑守仪结识后没多久,C先生就回国了。
之后的几天里,郑守仪想了很多,最终她得出结论:我有自己的祖国,我要回到祖国去,为祖国人民服务。比如这个,这个只西沙群岛有,暖水性的。
没承想,做兼职教师的第一天,她就被辞退了,原因是她在向学生们做自我介绍时,说了句我是中国人。傅新红笑着说:到了海里,她就像一条鱼。
那年,李乃胜邀请郑守仪等专家学者参加市里的规划论证评审会。好多都是南国特色的小吃,我基本都没吃过。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郑守仪觉得,自己嫁的是爱情,而不是世俗的条条框框。作者:倪思洁,廖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5 8:36:04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郑守仪:她忘了这个世界却不会被世界忘记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创了中国现代有孔虫分类与生态学 ◎她曾担任青岛市副市长,为了学术研究又主动请辞 ◎她是写提案、打官司、爱管闲事的老太太 ◎她嫁给爱情,不理会世俗的条条框框 ◎她是能踩缝纫机做花裙子、制作草莓黄油冰淇淋的妈妈 ■本报记者 倪思洁 廖洋 郑守仪在厨房的餐桌前玩数字玩具。决定要做有孔虫立体模型后,从没学过雕刻的郑守仪拿起雕刻刀就干,先用滑石,太硬,错了没法改,改用雕塑泥,太软,不好成型,最后用石膏,石膏好,错了还可以补。
次年,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驳回被告上诉,维持一审判决。1983年,上级同意她辞去青岛市副市长和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2003年,郑守仪被授予世界有孔虫学界的最高荣誉——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郑守仪的生活比以往简单得多,来访的客人少了,纷扰也少了。
从小学到初中,每年春节,母亲都会亲手为她缝制新毛衣、新棉袄。海风还是像她刚回国时那样咸湿,海水还是不停地拍打着礁石,浪花还是会飞向空中,再落下来,回到大海。